中国限制矿出口,美国着急拉拢中亚!中亚五国会成下一个蒙古吗?

发布日期:2024-11-18 14:27    点击次数:61

我国近来对50种关键性矿产品,实施了出口管制。美国瞬间就慌了,第一时间打起了中亚的主意。

而美国不仅想要中亚的矿产资源,还想把中国从中亚“挤”出去。

“新石油”资源优势

如今,新能源电池,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材料,都离不开稀有金属元素的参与。我国在该领域已确立领导地位,美国和欧洲想极力摆脱这种局面。

2022年,我国对50种关键性矿产品实施管制出口,而这些正是美国长期以来主要从我国进口的材料。

去年,我国的管制措施,又拓展到了镓材料领域,美国更着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。于是,西方把目光转向了中亚。

中亚的稀有金属矿产丰富,十几年来的勘探表明,像锰、铬、铅、钛、锌的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。此外,还有稀土等另外15种矿产,像哈萨克斯坦都有能力与我国展开竞争。

2012年到2016年期间,国际上对中亚地区的稀有矿产,也进行过评估。总共384处矿产区域,哈萨克斯坦拥有160处,乌兹别克斯坦有87处,吉尔吉斯斯坦75处,塔吉克斯坦60处,土库曼斯坦2处。

中亚地区的稀有金属,主要分布在哈萨克草原、天山以及帕米尔山脉等区域。不过,这一地带的矿产,多数都还处在未开发状态。

随着美国急于想摆脱对我国的依赖,美国便打起了中亚地区的主意。美国的目标,是建立一个由自己主导的矿产对话机制,以确保自身供应的安全。

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航空航天,未来的稀有金属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它们,就是往后几十年的“新石油”资源。

正因为意识到了稀有金属越来越重要的价值,中亚国家也在迅速改变策略。今年初哈萨克斯坦就表示,外来投资者,如果自费勘探,将获得资源的优先利用权。

随着哈萨克斯坦做出调整,其余中亚四国在未来,恐怕也会采取相类似的策略。即在矿产的开采和利用上,他们要找寻一个利益最大化的方法。

相比于我国和其他国家,中亚五国的基建和采矿技术都相对落后。就是说他们没能力自行开发这些矿产,必须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才行。

而今,美国又在极力向中亚靠拢,并且接下来会推出更多的拉拢措施。这样一来,自然就让中亚看到了“待价而沽”的好处。

不过,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一个很关键的问题:美国和我国在中亚争夺影响力,会成功吗?

美国的仓促不会成功

美国要想说服中亚五国转向,首先要面临的障碍,是中亚和我国已经高达89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。

我国和中亚的双边贸易日益增强,再加上中亚地区一带一路的“十字路口”,中欧之间的贸易货运,也在带动这一地区的物流等产业迅猛发展。

对比之下,美国过去多年,几乎没怎么正眼看过中亚地区。其实主要因素就在于,过去是化石能源主导产业的时代,美国曾经几十年都一直盯着中东。

如今,石油式微,可再生能源背后的稀有金属,已经拥有了不可辩驳的地位优势。美国现在既高喊跟我国“经贸脱钩”,可又要面对在关键性矿产品上对我国极度依赖的尴尬。

情势所迫,这才使得美国对中亚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与之相类似的例子便是蒙古。

蒙古此前也没有被美国看上过,可因为稀土越来越重要,最近两年,美国使出浑身解数拉拢蒙古。

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我国对稀有金属矿产的限制越来越严格,美国接下来肯定会复制对待蒙古的态度,再次对中亚国家展开拉拢。

但是,中亚地区相对于蒙古,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不同。中亚和蒙古虽然都处于亚欧大陆腹地,但蒙古一国被中俄包围。

美国的拉拢,能让蒙古产生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态,可以不受其他因素干扰,撬动几个大国展开博弈。

中亚则不同,这一地区有五个国家,他们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和目标,内部是存在分化的。

在中亚内部不是铁板一块的情况下,美国要想达成自身的利益,既要将中亚视为一体,但也要照顾到他们彼此间不同的利益。

如何回应中亚内部的分歧

美国仓促之间推动的措施,不见得能发挥什么效果。因为从另外的角度看,中亚地区各国也有各自的利益诉求。

而美国肯定想要将五国绑定在一起谈矿产问题,其他的问题不见得会被遮盖,甚至会凸显出来。

就比如说,多年来中亚地区围绕水源,长期有分歧甚至还爆发过冲突。

因为地势因素,中亚的河流大都呈东南-西北的大概流向,这一地区的大部分河流,都注入了里海和已近乎消失的咸海。

苏联时期由于五国是一个整体,即便有分歧,双方也能协调解决。苏联解体后,水源问题被引爆。

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,不愿意让上游的塔吉克斯坦运营同一座水库。自从2010年以来,两国围绕水源和水库,展开过一系列的博弈。

塔吉克斯坦位于上游,可以掌控水源的优势。乌兹别克斯坦也不甘示弱,位于中亚西部的乌国,利用地理优势一度封锁塔吉克斯坦的对外贸易。双方的博弈,似乎陷入了一种死胡同。

时至今日,随着中亚地区的生态进一步恶化,围绕水资源的矛盾,中亚内部并未能达成实质性的解决方案。

而下一步开发矿产资源,对环境影响很大。无论是水污染还是土壤退化等问题,不会是一国承担,而是五国都会受影响。

试想在这种局面下,未来五国中的一国,因为某种矿产品而获益甚多,但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,却让周围的国家共同承担。这样一来,其余四国肯定不愿意。

因此,美国要想建立和中亚五国的矿产合作机制,就得想到有没有能力回应和解决中亚内部存在的分歧。

要是解决不好这个问题,美国想从这一地区获取矿产利益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最为关键的是,我国也不可能坐视身边的合作伙伴被撬走,而无动于衷。

何况,多年来我国和中亚几个国家,也已经有成熟的合作了。

优先权并不在美国手里

虽然哈萨克斯坦年初表示,要把优先权交给自费勘探的外部企业,但我国和他们多年来有着很强的矿产合作。

合作惯性,加上我国在该地积累的勘测开发经验,都让我们比美国这个“外来户”更有优势。

此外,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,两国的一些矿产资源,也一直有我国在经营。

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理优势,亦或是开采经营,我国和中亚地区的合作已经持续多年。美国下一步即使拿出更大的“蛋糕”,但要轻易介入也不是易事。

不过国内也有人担心,中亚未来的走向,有可能会变成蒙古此前的样子。即在美国的持续诱惑下,会一意孤行向美靠拢。

这种情况,不见得会出现在中亚地区。就像上面所提到的,蒙古是被中俄包围的“死”地,而中亚是四通八达的“十字路口”。

即便未来的美国横插一只脚进来,围绕这一地区的众多利益关切,也会有更多的博弈空间。

就是说在各个方面存在制约和制衡,变数和不可预测性很大。这样一来,美国可能会通过别的方式,获得在矿产开采上的优先权。可同样的,我们也能采取类似措施,对美国展开反制。

只要博弈的空间还在,双方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不会走入死胡同,变数自然也就会存在。

从中亚的角度看,外部更多的介入和参与,肯定会给当地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。相应的变化,又会带来新的未知性。

比如,未来通过矿产开采,极度依赖外部的投资。这种依赖心理,在一定程度上,可能会限制中亚国家的外交自主性。由此产生的压力,又会传递到政治和经济层面。

一句话,缺乏自主开发能力的中亚,他们需要利用外部的力量,但也有可能会被外部的力量掌控和制约。

美国现在强势来袭,丝毫不掩盖自己的这一目的。也因此,未来中亚的局势走向不管是什么,但可以肯定的是,关注度会持续上升。

结语

围绕中亚地区的稀有金属矿产,未来这一地区的局面就一个字——变。这种变,既体现在外部,也体现在内部。

在外部,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接受,美国产生了介入中亚地区的想法,那么变数在这一刻就出现了。

在内部,中亚多年来在国际舞台上是个小透明,不像他们的邻居中东,始终是世界的中心。

而随着石油地位的式微,稀有金属矿产的重要性加大,中亚地区的人们,很快也将感受到众星捧月的感觉是什么。

变化的背后,既有机遇也存在风险。中亚他们自己要把控,而作为邻居的我们,同样也要把控因变化导致的更多不确定性。

参考资料:

《澳智库文章:美难撼中国在中亚影响力》 参考消息 2024年7月17日

《在关键资源竞争中,中亚国家面临哪些风险和机遇?》 丝路新观察 2024年4月8日

《因地势引发的水政治博弈》 澎湃新闻 2018年4月21日